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爱格豪路19号中汽零大厦3楼330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坐落在石景山区东部的八宝山,虽形似小丘,却被誉为“燕都第一仙山”。它仙在何处?八宝何来?让我们共同回溯它漫长的岁月,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八宝山距市中心仅15公里,是由市区进入石景山地界的第一座山。山高130米,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0.6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丘陵,但它南面是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平原,最南端衙门口等地又与永定河相邻,有山、有水、有平原,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美不胜收。
八宝山山体的地层截然不同,其西北部是古生界二迭系的砂页岩,和中生界侏罗系的泥质岩,它们分别形成于2亿年前和1亿多年前。东南部则成片分布着浅灰色的硅质白云岩,这种被称作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的岩石形成于10多亿年以前。
大约1亿年以前,北京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不同的岩石被巨大的力量摩擦挤压在一起,发生强烈的变化,成为断层岩。八宝山山上出产的“八宝”,也就是被人称奇的八种非金属矿物红土子、白土子、青灰、黄浆、白砂、马牙石、坩土和石灰石,大多是断层岩的产物。这八种矿物有的可做颜料,有的可做耐火材料,有的可做瓷釉原料,有的可做涂料或建筑材料,所以人们称为“八宝”,坊间传说的八宝山一名即由此而来。相对于石景山地区西部多山少地资源贫乏和中部人口密集、耕地紧缺的情况而言,八宝山地区真可谓“地大物博”了。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八宝山碑记》盛赞八宝山“虽无林壑之美,然而孤峰突兀,与一带名山遥遥相接,又兼左连帝都,右绕长河”。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八宝山碑记》把八宝山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誉其为“山曰八宝,半规碧玉,一朵青莲,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第一仙山也”。
八宝山上蓟草丛生,林木茂密,风景非常优美,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登山赋诗抒怀。清代乾隆年间,山上还建有供游客观景休憩的山楼,是秋游登高的好去处。清乾隆中期翰林院侍讲学士图鞳布曾在《秋日登八宝山》一诗中写道:“山楼突兀依云外,原野苍茫人望中”,“澄澈碧霄尘不到,一声清啸满长空”。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等诗人多有游八宝山吟诗作赋者,可见八宝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八宝山”一名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康熙三年(1664年)《显圣宫香会勒名碑记》中提到了“京都顺天府宛平县西二十里许,旧有八宝山真武庙”,庙内供奉玄武大帝。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宝山附近鲁谷、下庄、龚村、田村、铁家坟、六道口、黄庄、梁公庵等村联合成立了显圣宫香会,动议将玄武大帝改为碧霞元君。于是,真武庙改建为灵应娘娘庙(俗称姑子庙),庙内供奉碧霞元君。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前后三天举办庙会,庙会期间,上香祭祀、花会表演、民间贸易等各类活动十分热闹。清末民初,八宝山庙会与石景山庙会、妙峰山庙会并称京西三大庙会,八宝山一名也日渐远播。这一带的村庄、聚落、景观也逐渐为八宝山一名所涵盖,被统称为八宝山地区。
天赐“八宝”,地育良田。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水土资源,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耕耘劳作以及接地气、聚人气的庙会活动等多方面因素,为八宝山人文历史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爱格豪路19号中汽零大厦3楼330室 电话:0512-65451446 手机:0512-65451446
Copyright © 2020-2023 BB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0052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