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爱格豪路19号中汽零大厦3楼330室
BB电子 BB电的appBB电子 BB电的app南京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位于南京城南的东长干里,建成时占地400 余亩(一亩约为667 平方米)。
大报恩寺及琉璃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其生父母,按照皇家宫殿标准建造的。寺内琉璃塔推测高78.2 米,建造时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 万人,耗资超过248.5 万两白银。北区建筑依中轴线依次为: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等。
山门和香水河两侧各立有两座近9 米高的御碑,其中北侧御碑有永乐皇帝亲自撰写的碑文,记载了建造大报恩寺的始末和缘由。南区有两座藏经殿和左右廊房,殿廊曾存有大量经书,其中最著名的是雕版《大藏经》,被称为“永乐南藏”。
1399 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1402 年,在战争中获胜的朱棣在南京称帝,年号为永乐。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工部重建南京城墙外遭火灾焚毁的天禧寺,并修建“天下第一塔”。
永乐十一年,在重建完成前,永乐皇帝在《重修报恩寺敕》中就记载了大报恩寺名字的由来:“朕念皇考、皇妣罔极之恩无以报称,况此灵迹,岂可终废……上荐父皇母后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民祈福,使雨旸时若,百谷丰登,家给人足,妖孽不兴,灾沴不作,乃名曰大报恩寺,表兹胜刹,垂耀无穷。”《明太宗实录》中又载,永乐二十二年春三月甲辰,天禧寺将成,明成祖赐名“大报恩寺”,并亲制碑文。
大报恩寺的前身是西晋时建立的“阿育王寺”,梁代改名“长干寺”,历史非常悠久。明成祖朱棣之所以重建大报恩寺,除了要“报父母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京是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他想通过这座代表善意的寺庙,告诉全世界,我们大明始终坚持“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我们绝不恃强凌弱,我们是友好的,而这座琉璃塔就是我们传递友好的“名片”。当时南京是外国人最多的地方,史料说“百有余国”,都是源自这张“友好的名片”。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外国友人来南京看大报恩寺的遗址和重建的琉璃塔。
但是,明成祖朱棣并未亲眼看过这座美丽的琉璃宝塔。因为建造难度高,材料昂贵,工艺耗时,大报恩寺殿堂及琉璃塔的修建历经三代皇帝,至宣德三年(1428 年)八月初一始告完成。琉璃塔的建造者更不知道在之后的几百年中,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宝塔热”,并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流行了数百年。
琉璃塔的修建耗资巨大,修建过程中一度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直到皇帝将第六次下西洋后的郑和调任南京守备,郑和调用了下西洋贸易的最后一笔百万银两,并亲自带领下西洋的10000 名水兵参与修建工程,才极大地加快了修建进度。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陆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因其在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在不同时期收到来自内府、士绅、僧人及地方各界的资金支持,得以修缮。其中,最详细记载的琉璃塔修复是在康熙元年,大报恩寺再次遭受雷击。《康熙江宁府志》中记载:“五月三十日,雷火复损塔,时谋修葺,为工甚巨。永乐初,制琉璃塔材二副,原藏其一,以待修补,莫识其处。忽有二人至长干应修此塔……遂指昔所藏琉璃副塔材地,应手而得,补皆如夙构,不失尺寸,后讯其名,曰为田雨人。”
1655 年,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的到访,大报恩寺琉璃塔开始风靡欧洲。东印度公司的随团画师约翰• 纽霍夫绘制了多幅琉璃塔的画作,后来以铜版画和游记的形式在欧洲出版,迅速引发了“宝塔热”。
欧洲各国开始争相模仿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瓷塔”,英国就是其中的头号“粉丝”。1762 年,即清朝乾隆年间,英国的皇家建筑设计师威廉姆•钱伯斯,两次拜访大报恩寺琉璃塔,十分仰慕,于是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内仿照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形式,修建了一座中式宝塔,取名为“邱园宝塔”,以此献给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并在英国引发了一阵“中国热”。
1856 年,正值“太平天国”战争之时,“天京事变”爆发,为防止城外敌对势力利用寺塔之高窥探城中情况,太平军遂下令将塔炸毁, “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从此,大报恩寺琉璃塔就消失在了世人仰慕的目光中。
1949 年后,南京市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城南窑岗村一带发掘出土了大量琉璃建筑构件。经过专家鉴定,这些构件是烧制皇家建筑上的琉璃砖所剩的残损品。随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批造型别致的五彩琉璃构件,其中部分还有写有层数、方位的墨书编号。
1958 年,村民在城南窑岗村眼香庙东南方向挖出了一座用城砖砌成的、堆满琉璃构件的库房。库房里面有整齐的色彩瑰丽的琉璃构件,有的重达二三百斤,一块便可装一小板车。当时的红山铁矿派专人统一管理,大量出土的构件被加工后作为耐火材料使用。
南京博物院得知消息后,旋即赶到眼香庙工地抢救这批残损的琉璃构件,在占地约100 平方米的琉璃瓦片堆中挑选翻拣,最后运回十几板车的构件用于研究。运回来的构件釉面斑驳残损程度不同,根据资料研究后,复原拼装成一座拱门,就是如今这套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经专家研究发现,南京聚宝山窑岗村一带是明代工部直属的“聚宝山官窑”琉璃窑厂,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构件即是在此烧制。所生产的琉璃构件除供给大报恩寺外,还用于当时南京的其他皇家建筑使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的重现,带我们回到“四海归顺,万国来朝”的明代南京。我们仿佛看到这座经过匠心打造,通体琉璃、闪闪发光的宝塔在江南盛世的背影里,高耸云日,佛灯永明。
从17 世纪开始,琉璃塔就享誉海外。它跟随荷兰画师约翰•纽霍夫的游记传入西方,通过安徒生的童话走进欧洲人的童年。纽霍夫笔下的这座“南京瓷塔”承载了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向往。“宝塔热”首先传入英国,后来英国的钱币上开始有了它的图案,其他许多国家纷纷参照琉璃塔,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了中国宝塔。在西方人眼中,大报恩寺琉璃塔与万里长城齐名,同被视为“中古奇迹”,同被列入世界中古七大奇迹的还包括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和比萨斜塔、利比亚沙漠边缘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英国的巨石阵和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
中国清朝的帝王们也对这座“天下第一塔”十分喜爱。康熙皇帝到南京时,只想住在大报恩寺中,以便每日能看到这天下第一塔,他还亲笔为9层塔的每一层题下四字匾额。乾隆皇帝南巡时,曾6次到访大报恩寺。
康熙帝为大报恩寺琉璃塔作诗云:“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足以见得康熙帝对琉璃塔之华丽和工匠的匠心独运由衷的赞美。
本文摘选自《国家宝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综艺频道 出品,于蕾 吕逸涛 主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爱格豪路19号中汽零大厦3楼330室 电话:0512-65451446 手机:0512-65451446
Copyright © 2020-2023 BB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0052537号